苹果显示屏:“视网膜”之后下一个创新方向 |
时间: 2013/10/23 9:42:36 点击: 3936 |
在“视网膜”显示屏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显示屏呢? 在 2010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推出iPhone 4时,这款手机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是它配置有“视网膜”显示屏。在正常的视距下,人眼一般无法识别单个像素。像素密度通常用“每英寸像素数(简称ppi)” 来衡量。iPhone 4及其升级机型,均配置有326ppi的显示屏。新款“视网膜”iPad(首次发布于2012年初),其显示屏的像素密度仅为264ppi,但是这些显示屏的视距约为15英寸(约合38厘米),通常比手机10英寸(约合25厘米)的视距更长。 苹果即将推出“视网膜”版iPad mini,从而让其显示屏的分辨率增加了一倍,增加到了2048x1536;将其从当前的163ppi升级到了326ppi。 像素数量翻番并不代表ppi数值会增加一倍,因为这个数值与像素的平方有关。(要计算PPI,只需要用水平像素数量和垂直像素数量的平方之和的平方根,再除以对角线长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款分辨率为3x4、对角线长度为5英寸的设备,它的像素密度为1 ppi。) 但是,如果你真的要用ppi来衡量,那么苹果的竞争对手早已超过它了。例如,在2012年10月,HTC推出的J Butterfly智能手机的分辨率为1920x1080像素,显示屏大小为5英寸,转换成像素密度就是440ppi。这个数字要比苹果的显示屏大得多,那么它的显示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吗?也许是如此。但是,我们将会看到,决定屏幕显示效果的还有其他因素。 但问题是,在苹果热门iPad均已配置“视网膜”显示屏的情况下,它还能怎样做呢?谷歌(微博)的新款Nexus 7或亚马逊的Kindle Fire HDX分别配置有323 ppi和339 ppi的显示屏。难道苹果明年
|
上一篇: 当当网发第三季度财报预告:下季度或盈利 下一篇: 久邦数码将赴美上市 最高融资800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