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虚设折扣商品将严查:提醒避免冲动购物 |
时间: 2013/11/11 17:26:15 点击: 3483 |
数量,页面不得出现“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等霸王条款,以及使用“百分之百”等绝对性用语。
工商部门提醒网购者,网购前,要注意查看商品信息;下单前应与商家沟通联系;货比三家,避免冲动购物。购买商品后,可通过查看物流信息掌握商品运送情况。收到商品时,应在第一时间查看商品是否与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一致,有无人为的损坏问题。 ■ “双十一”卖家挖过的“坑” “双十一”已经从最初的“光棍节”变成全民狂欢的“电商节”,但是,近年来“双十一”中暗藏不少“陷阱”。 1、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研究生小臧心仪某品牌的相机已久,几天前,她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看到该款相机标价5099元,第二天早上再看就涨到了5999元。 此外,大量上新品是商家的促销手法之一。新品的折扣往往很低,有的只需三四折,但定价高,算下来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2、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不少买家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想给爸爸买一个剃须刀,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为了不浪费邮费,我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剃须刀,卖家的解释是缺货,还主动将剃须刀的钱退给了我。”市民姚雪说,剃须刀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3、代购小票商家自己打印 低价商品中,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淘宝网上某店主称,代购商品如果是正品,大都是内部员工或者职业代购人从非官方渠道拿货,基本不可能有商场购
|
上一篇: 家庭宽带:还真不是4G的菜 下一篇: 极路由新品定价策略引老用户不满 创始人公开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