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天下网商之前的一篇报道中,苏宁毫不讳言称自己挑起了一场价格战,并表示这是培育市场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同时,“把自己获得的利润让给消费者,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显然,这不能帮助苏宁完成其全年200亿元销售目标,上半年仅完成了年度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
为达这一年终目标,苏宁易购(微博)于昨日启动了“半年攻略”,宣布将在下半年通过品类扩张、价格优势和服务升级等来确保70%的环比增速。“半年攻略”中,苏宁有一个杀手锏:线上线下同价。
苏宁的线上线下同价将以北京、3C品类为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其它地区以及其他品类推广,线下向线上看齐,确保全城最低价。对此,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微博)表示,对利润“没有过多预期”。
狠下决心的苏宁,它有着怎样的痛处呢?
苏宁痛处一:行业老二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0年,苏宁易购销售额为20亿,京东102亿——一个未能进入B2C前8,一个位居自营B2C第一;2011年,苏宁前两季度销售额达到25亿,增长飞速,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京东和卓越,第三季度,易购成功赶超卓越,稳居第二。
再来看两组言论:
“很多人看过长跑项目,大家一起出发的时候,只有傻瓜跑在第一个,因为他挡住所有的风,冲在前面成为所有人的目标,他永远是傻跑的。我们要先做第二个,紧紧的跟随,到最后一道的时候冲到前面。我们一直是追随者,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个弯道的时候,我们要超速了。”这是苏宁易购市场管理中心总监李鹏对于市场位置的看法与判断。
京东“用低价拉动销售,吸引投资,这不是营销而是传销,传销的是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投资者。”尽管也频频使用价格战,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却忍不住炮轰擅用低价竞争的京东。
在此轮价格战的发起时,苏宁易购的剑直指了行业老大——京东,“不赚钱也要堵截你”。
苏宁痛处二:资本市场不看好?
知友天光认为:
“苏宁并非没有痛处。最大的痛处在资本市场。其实这也挺有意思的。京东、一号店等电商新贵还在巨亏,但是资本市场一致看好,估值频频升高,大量的钱在往里拼命砸。而苏宁高调进军电商并成绩斐然,但是股价却一路走低。为啥不同的人干同样的事,在资本市场的反馈就差别那么大?一种解释,VC看好电商而普通投资者不看好,但是股市上也有大量机构投资者啊。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资本市场是看标签做分析的。苏宁是传统零售商,所以只看他利润增长,京东是互联网企业是电商,所以只看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资本市场是否如此?不管怎样,张近东的的确确为苏宁的转型押上了几乎全部的身家。
观点:苏宁似乎不厚道
@刘强东:我向对手进攻永远都是比拼低价和用户体验!从没有攻击别的方面。
@海隼:【落井下石不是英雄,给张近东支招】1.现场标双价格线下价格不变可立即取货,苏宁网店价格比京东还低。2.现场注册苏宁网店。3.扫描商品直接添加到网络购物车。总结:用网店打击网店,价格打击价格,用展示打击展示:就算要展示,也要变成自己的专用展示店。
@经纬张颖:商场就是战场,需要狠但要正大光明的狠。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消费者看着大戏又得实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