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勤学苦练不一定成才 |
时间: 2015/3/23 17:19:29 点击: 4708 |
机挑选一个,无论这个婴儿具有什么才能,他都能将其“训练成任何领域的专业人士,从医生、律师到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小偷。”
这种“人才培养理论”在最近几十年中占据主导地位。1993年,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 • 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及其同事在心理学权威杂志《心理学评论》上发表文章称,人们在音乐以及象棋等领域的表现差异性很大程度是由于他们在专业领域“刻意练习”的时间多少造成的。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埃里克森和同事们从柏林音乐学院聘请了数位优秀小提琴家,并询问他们每年在音乐上“刻意练习”的时间,结果发现最有成就的音乐家“刻意练习”的时间最多。例如,优秀小提琴家“刻意练习”的平均时间为1万小时,而成就稍逊的小提琴家所用平均时间为5000小时。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情况在钢琴家中更加明显。出色钢琴家每年需要花费1万小时,而业务爱好者每年平均只有2000小时。基于这些发现,埃里克森以及其同事认为,长久的努力,而不是内在的才华才是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区别。 后来,这种理论经过过滤后进入了流行文化。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Outliers)中使用了“1万小时定律”(10,000 Hour Rule)。 受此启发,Macklemore & Ryan Lewis在首张专辑《The Heist》中创作了一首名为《一万小时》(Ten Thousand Hours)的歌曲。后来,《The Heist》还获得了第56届格莱美最佳说唱专辑。 不过,最近的研究显示,“刻意练习”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专业才能七巧板中的一块,而且还不是不可或缺的最大的一块。认知心理学家福尔兰德R
|
上一篇: 网友免费在线听歌,环球等唱片公司看不下去了 下一篇: 缅甸也有社交网站,并且还要赴英国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