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闻
最新新闻
 叽里呱啦借助AI 科技…
 科技网站Gizmodo靠A…
 腾讯刘炽平:互联网…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
 美国零售巨头同阿里…
 各位商家看过来,支付…
 星巴克终于要与阿里…
 阿里巴巴多有钱,京…
 ofo被滴滴和蚂蚁金服…
 腾讯暴跌1400亿美元…
 又一电商巨头“倒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网站新闻
研究: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勤学苦练不一定成才
时间: 2015/3/23 17:19:29  点击: 4706

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孰能不一定生巧》的文章。文章通过各种丰富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生而是不平等,自身的很多才能受到基因的影响。若在某个领域缺少“天赋”,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卓越的水准。

以下是文章概要:

十年前,当时年仅13岁的马格努斯•卡尔森(Magnus Carlsen)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击败了前世界冠军阿纳托利•卡尔波夫(Anatoly Karpov),引起了国际象棋界的巨大轰动。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卡尔森又与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被誉为“棋坛巨无霸”的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打成平手。

后来,卡尔森一跃成为国际象棋界的明星:2004年获得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2010年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排名第一的棋手;2012年打破加里•卡斯帕罗夫保持了12年的最高等级分纪录。

取得如此惊人成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人在音乐、游戏、体育以及商业方面出类拔萃?这个问题一直是心理学领域讨论的焦点之一。

在19世纪初期,优生学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表弟法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通过对数百位学者、艺术家、音乐家以及其他方面专业人士的族谱进行分析,发现人的成就往往由家庭决定。

举例来说,他从巴赫家族中数出了20多位著名的音乐家,其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最负盛名。高尔顿总结认为,在某些方面有成就是由于“天生”禀赋如此。

在近半个世纪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反对高尔顿的理论,他还笃定从婴儿中随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上一篇: 网友免费在线听歌,环球等唱片公司看不下去了
下一篇: 缅甸也有社交网站,并且还要赴英国上市
宏蓝首页 网站建设 网站推广 客户案例 网站新闻 人才招聘 支付方式 网站论坛 网站地图   关于宏蓝 联系宏蓝
 
电话:020-85562980 传真:020-85563269 邮箱:service@macroblue.net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89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华景园区12S-05 邮编:510630
版权所有 (C) 2003-2011 www.macroblue.net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0502032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