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策略 |
时间: 2013/11/5 0:26:04 点击: 3420 |
实上,这个市场中的强硬者知道的更多,他们的模仿远不只是把一个好点子据为已有,还必须改进。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后发制人的策略往往被巨头们所频频使用。这是由于巨头们采取的跟随策略,通过跟随先行者有价值的商业尝试之后,就迅速的跟进拓展,甚至在自己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腾迅,对于其它中小型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通常都采取跟随策略,当发现这个方向有利可图之后,就采取快速的资源聚集,利用自己几亿用户的强大规模优势快速赶超。比如说KIK应用实际上并不是腾迅最早做的,但是腾迅的微信一经推出,现在已经成为最主流的KIK应用之一,当前用户已经过亿。在浏览器市场也是如此,UC web在始终建立起手机浏览器的领先地位之后,腾迅浏览器快速跟进,并且也快速的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它包括腾迅在电子商务、社交、视频等方面的强势跟进,都展现了这样一个特点。 抛开道德上的评判,从商业本身来考察,这事实上反映了移动互联网中商业模式犬牙交错,彼此相互交融的特点。这为巨头们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快速借鉴已被市场所验证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天然的契机。所以,移动互联网比拼的不是大小,而是快慢。如果一个商业构思不能很快转换为规模优势和盈利优势,就很难抵挡得住后起者的借鉴和超越,这就是商业。 第三种硬球策略:借助同盟军的力量打群架。 这一点在CPU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看到,当前真正在撼动Intel统治性优势的就是Arm 。Arm本来与Intel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Arm只是进行CPU里面的IP核设计的公司,并且以收取相应的
|
上一篇: 科技英雄传】谁发明了Twitter? 下一篇: 阿里小微金融公布股权架构: 马云不足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