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应用的开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
时间: 2013/11/1 11:27:07 点击: 5895 |
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配合腾讯力推自己的微信公众帐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都知道招商银行在微信上有个公众帐号能缴信用卡账单,但对推出更久的招商银行App却没什麽印象。 这个例子能说明,现在新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或传统企业,也许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合理利用超级App、生成轻应用来导入和激活用户,而不是从零开始建设“基础设施”。 这篇文章就从产品层面出发,与各位探讨一下轻应用的开发。 老兵增值,新兵突击 我在《轻应用,不只是Web App》中提到,轻应用能提供立体高效的分发体系,并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所以理论上说,除了对系统底层能力要求极高的应用(例如3D动画制作),其他的都应该考虑布局轻应用——它是已经占据移动互联网山头的Apps另一个重要增量渠道,新进者、长尾应用则可以把轻应用作为主打产品形态。 前者属于原有品牌基础上的二次增值。而长远来看,我认为后者会是轻应用生态的规模主体,包括传统企业的移动信息化(轻企业应用)、HTML5游戏(轻游戏)以及中小PC互联网服务商的迁移,建议大家多关注。 先说轻企业应用。照现在形势来看,传统企业针对各式各样的硬件开发Native App,然后自己做发行和活跃,真的很不容易,也没必要。 举个例子,假设某个著名旅游景点需要做个移动应用,供用户查询信息、订门票。如果做Native App,之前的思路是“研发——推广营销——获取用户(安装)——提升活跃度——盈利”,整个链条节点是串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每个环节用户和效益都会出现流失。 |
上一篇: 杨致远五分钟决定投资:谁是下一个去哪儿? 下一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需重塑品牌 |